长沙县星沙街道诺亚舟诺亚山林幼儿园

版权及著作权声明

    本网站(www.noahkid.cn)上为版权及原创著作权所有人的文件,在此并未作任何授权。
    本网站上的文件仅限于为信息和非商业或个人之使目的使用,并且不得在任何网络计算机上复制或公布,也不得在任何媒体上传播。未经版权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擅自(包括但不限于:以非法的方式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)使用,否则版权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

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,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。
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、全面或是最新数据。
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(包括但不限于插图、产品图等)、文字描述等,仅作为参考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不构成任何建议,非公司的任何承诺或要约。
本网站内的非原创作品,仅为知识分享,非用于营利目的。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。

诺亚舟国际幼教:不给小孩买东西就哭闹?这样做最正确!

2019.12.11

  案例:在一家玩具店门口,有一个6,7岁大的小男孩躺在地上大哭大闹,旁边有一个女子不断劝说“妈妈,下次给你买好不好”,过了一会,又说“好好好,现在就去给你买”,说完,小男孩立马喜笑颜开,飞奔似的跑向了玩具店,留在原地的女子颇有些无可奈何。

  类似的情况,诺亚舟 国际幼教小编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,处理起来也各有各的办法,下面诺亚舟 国际幼教就来探讨一下作为家长,遇到这种情况究竟怎么做才最合适。

  第一种常见做法,无奈妥协。上述例子中该母亲的做法就属于这种,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当小孩采取“哭、闹”等行为的时候,就是在等待周围的环境即母亲给出反应,当他的母亲开始说“妈妈,下次给你买好不好”就是给出了反应,但是这种反应并不是小男孩想要的,他在等待母亲给出进行一步的反应,所以他仍然在“哭、闹”,甚至程度还会越发严重,当小男孩母亲给出了“好好,现在就去给你买”的反应后,小男孩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,便立即停止了哭闹。

  从心理学角度讲,这个时候就在小男孩的心中就建立了,哭闹等于玩具的心理概念,家长同意买玩具就是对他“哭、闹”行为的鼓励,做家长的应该有体会,如果小孩“得逞”一次,那么下次当他遇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,就都会采取类似大哭大闹的方式达到目的,如果不改变,小孩以后容易养成自私、骄纵、任性等不良性格,对小孩的成长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。

  第二种常见做法,粗暴拒绝。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,当小孩躺在地上哭闹时,要么冷眼旁观视而不见“看谁能熬过谁”,要么粗鲁打骂让小孩“下次不敢”,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种做法最大单位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小孩的自尊心,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育者“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,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。”

  作为家长要明白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,他们具有与我们成年人一样平等的权利,他们和我们一样,不愿在公众场合被训斥、被打骂,不要觉得他们是小孩就什么都不懂,就可以忽略他们的感受。

  儿童时期是培养自尊心的黄金时期,千万不可在这个时候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他们并没有我们成人这样的抗压能力,遇到这样的情况,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处理,我们成年人遇到被上级批评时,会积极调整自己心态或找人倾诉发泄,但是儿童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认知能力和方法,如果做家长的长期这样做,容易使儿童容易形成胆怯、自卑的性格,更有个别儿童会产生叛逆心理,形成粗鲁、暴力的性格。

  很显然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,都会给孩子以后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,不利于小孩健康成长,那么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做家长的到底应该怎么做呢?

  合理做法一:分散注意力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一般3-6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仅有2-2.5分钟,所以小孩在一件事上的注意力是比较短的,而且很容易被其他事物代替。比如上述例子中小孩哭闹着非要买玩具,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玩具或者是零食吸引他的注意力,或者是带小孩去另一个好玩的环境,如游乐场,或者是带小孩去做他平时感兴趣的事情,都是可以很好的转移他的注意力。

  合理做法二:延迟满足。延迟满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忍耐”,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,获得更大的享受,克制自己的欲望,放弃眼前的诱惑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,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,如果买新玩具,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“五角星”来进行交换。“五角星”就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“奖励”,如扔一次垃圾奖励一颗、乖乖吃饭奖励一颗等等方式,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,孩子每次获得“奖励”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,也会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。

  合理做法三:明确界限。家长应该分析其是需要否合理,然后区别对待,合理的,尽量给以满足、支持,不合理的则要进行说服、教育,绝不迁就。家长只要坚持这样做,孩子就会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不可以做,不能做的事情非但不会有回应,甚至还有惩罚,自然就不会再提,可以做的事情不但会得到回应,还会受到表扬,下次他就会增加这样的行为。比如小孩主动扔垃圾就给他一块糖,几次之后他就会很主动的去扔,甚至没有奖励的时候他也会习惯去扔,当小孩乱扔垃圾的时候,不让他看动画片,几次之后他就不会在乱扔垃圾。通过这样不断“培养”,久而久之,儿童就会形成界限观念,增强行为的自觉性。

文章收集来自互联网,有诺亚舟 国际幼教官网小编收集整理分享